P月亮技巧可行为何长焦P图受限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摄影功能日益强大,计算摄影的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从hdr高动态范围合成到景深计算背景虚化,手机厂商们不断推陈出新,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拍摄体验。然而,近期荣耀推出的ai长焦功能却引发了广泛争议,不少用户质疑:“p月亮可以,p长焦就不行?厂商这一步是否走错了?”
计算摄影的兴起与争议
计算摄影,作为一个涵盖多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广泛概念,早已在手机摄影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从早期的华为p30系列因“p月亮”事件引发关注,到如今各家旗舰手机普遍采用算法优化拍摄效果,计算摄影已成为手机影像发展的重要方向。
华为p30系列在当时因能够拍摄到极为清晰的月亮而备受瞩目,但随后被曝出其实是手机识别到月亮后,在月亮区域植入了一张预制好的月相贴图。尽管这一做法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风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逐渐接受了这种“p月亮”的做法,毕竟月相是有迹可循的,即便贴上图也仍然是真实存在的。
然而,荣耀此次推出的ai长焦功能却遭遇了不同的命运。不少用户发现,使用该功能拍摄的照片在某些场景下会出现明显的失真和过度处理现象,如秋林叠染变成了挂在树枝上的羊腿等荒诞场景。这种结果与用户的预期出现了严重偏差,从而引发了广泛争议。
用户预期与厂商策略的偏离
手机摄影的初衷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拍好照片记录生活、表达思想的权利和能力。而在当下大多数人的眼里,“好照片”的标准就是够清晰。因此,包括荣耀在内的所有厂商发展计算摄影的目标都是为了让照片更加清晰。
然而,受限于手机传感器的尺寸和物理规律,动态范围、进光量等关键参数天生就比不过专业影像设备。在低光照和长焦场景下出现模糊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应对这些物理瓶颈,手机厂商们纷纷采用计算摄影技术进行优化。
然而,荣耀此次在ai长焦功能上的参数设置显然有些过于激进。相较于其他厂商在超分算法上的适度锐化和涂抹处理,荣耀的ai长焦功能在某些场景下对原本模糊的画面进行了过多的无中生有处理,导致结果与用户的预期出现了严重偏差。
未来手机影像的发展方向
尽管荣耀此次的ai长焦功能引发了争议,但计算摄影本身仍然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随着硬件升级成本的逐渐攀升和边际效应的减弱,手机厂商们或许需要换个方向来突破。
未来的手机影像可能不再过于注重传感器尺寸、镜头光圈等物理参数的较量,而是更加注重风格化和创作性。通过算法为照片注入不同的创意与表达,将普通照片延伸出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到那时,我们或许无法再用“够清晰”来描述用户的预期,而是会转向“能够表达个性化的影像”。
对于荣耀而言,此次的ai长焦功能争议或许是一个警醒。在未来的产品开发中,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用户的实际预期和需求,避免再次出现结果与预期严重偏差的情况。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计算摄影的新领域和新方向,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拍摄体验。